厦门网讯(厦门日报)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局系统今年第一个大会,对过去三年的蓝天保卫战进行系统总结,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进行全面部署,在推动高颜值厦门建设中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一直以来,作为守护“厦门蓝”的主力军,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压紧压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会同各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攻坚克难,让“厦门蓝”一次次蓝出新高度,让碧海蓝天环抱之中的厦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之美一次次绽放出璀璨光芒。
排名第七、排名并列第四、排名第四……排名第二、排名第一!如果将三年蓝天保卫战看作一场长跑,厦门确实像一匹铆足了劲、从未松懈的“黑马”,始终紧盯目标,不断跳起摸高,一天一天地拼,最终打好打赢了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收官战,创造出最优战绩!
排名持续刷新,纪录不断被打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进取拼搏、合力攻坚,全力以赴为蓝天保卫收官之战画上圆满句号。“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重要节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主责主业的强烈共识、汇聚众志成城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空气质量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部署会上的铿锵动员,再次吹响了环保铁军嘹亮的攻坚号角。
“厦门蓝”已成为我市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金字招牌。图为海沧蔡尖尾山俯瞰厦门的蓝天美景。(本报记者黄 嵘航拍器摄)
晒成绩
空气质量去年优良率99.7%,
上月排全国第一
每一个成绩背后,都凝聚着智慧的汗水与迎难而上的勇气。
回望蓝天保卫战三年征程,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始终聚焦空气质量提升主责主业,以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为抓手载体,全局上下勠力同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最大限度地克服了重点城市排名范围扩大、监测状态调整、异常气象变化、多次大范围污染传输等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厦门这个“优等生”,在三年蓝天保卫战中取得的不凡业绩。
一直在进步
空气质量全国排名持续进位
2018年—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从第七到并列第四,泉州的士发票再到2020年的第四,排名持续提升。特别是2020年11月、12月,单月排名分别为全国重点城市第二、第一,接连刷新蓝天保卫战以来单月排名最优纪录。
2020年,我市更是从开局的1月份全国第九,历经三轮百日攻坚、百日冲刺,克服了春夏季、夏秋季臭氧污染高峰、秋冬季颗粒物污染高峰和冬季三次全国性大范围区域传输的影响,积厚成势、弯道超越,到12月一举夺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
奋力破纪录
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新高
2019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出现下滑,春节期间出现两天轻度污染,9月—11月夏秋季臭氧污染高峰期出现7天轻度污染。
2020年,我市未雨绸缪,提出春节烟花爆竹禁放和全年臭氧污染防治等针对措施,实现了春节期间成功保良、仅出现1天轻度污染,全年优良率为99.7%,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并列第三,创下实施空气质量重点城市排名以来的最好成绩。
敢啃硬骨头
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0年,我市综合指数(2.53)同比改善15.1%,优良率提高2.2个百分点,六项污染物浓度“五降一平”,PM2.5年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排名全省并列第一;PM10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5%,排名全省并列第二;NO2年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继2019年摆脱全省最高后,再进一步,排名全省并列第四。
“这些指标的全面改善,是在近年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殊为不易。”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拼出好成绩
各区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2020年,各区综合指数实现“六降”,下降幅度为10.3%至20.6%,与2018年蓝天保卫战起步阶段相比,六区下降幅度为18.6%至31%。
创机制
三种特福州打车发票色做法守护“厦门蓝”
一次次不断刷新纪录的好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作为主力军,蓝天保卫战实施三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各部门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在推动重点污染源减排、构建大气污染源头防控体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做法,为守护“厦门蓝”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经验1 齐抓共管
三年来,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基石,
建立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治理新机制
“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建立,是一切工作最根本的保障。只有筑牢顶层设计基石,才能保证重点任务有力推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细数道,三年来,该局配合市人大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决定》,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源头治理、解决突出问题;修订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建立高排放机动车管理制度,新增遥感检测结果应用,强化高排放机动车监督管理;发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完善地方环保标准体系;出台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提升方案、柴油货车攻坚战方案和涉及高排放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高污染燃料管理的三个通告,从空气质量整体改善方案到专项工作攻坚方案,从出台工作方案到开展评估、改进工作机制,从而保障我市蓝天保卫战不断取得突破。
此外,该局出台臭氧污染应急防控指南和工作方案,深入推动臭氧污染防治;修订严格的机动车环检机构与人员管理办法,出台加强排放超标机动车管理通告,持续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通过一系列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建立,我市空气质量提升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经验2 优化结构
三年来,以深化结构调整为导向,
构建大气污染源头防控新格局
从严格环境准入、严控两高行业,到优化产业布局调整,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我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集约、绿色发展。
在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海翼杏林热电拆迁,实施高污染燃料“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大力推广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提高纯电动港作机械使用率、将轮渡渡轮更新换代为油电混合动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市交通结构;此外,用地结构调整也走向精细化,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大矿区巡查力度,防止“死灰复燃”加强秸秆禁烧工作、分类制定处置预案,协调城市扬尘污染防治,道路、工地等扬尘防治措施不断升级……
以深化结构调整为导向,我市接连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构建起大气污染源头防控新格局。
经验3 精细管理
三年来,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抓手,
夯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排新体系
臭氧和颗粒物协同减排,是减排工作的主旋律。“这三年,我们强化协同减排,狠抓源头治理。持续机动车污染防治、深化VOCs全面整治、完善锅炉窑炉治理体系,一项项措施做得有力有效;建立健全‘五查联动’机制,进一步压实‘五方共治’责任,每一步都迈得扎实坚定。”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
而一次次的科技创新,也为精细管控插上智慧的翅膀——该局率先建设全省唯一的机动车环保管理平台,在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第三轮典型案例评选中荣获第一,被省生态环境厅推广应用;空气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参加全省首轮比武获得第一,现已实现二期升级,成为空气质量应急调度的有力帮手;超站、多模、走航等先进科技手段成为空气质量研判的重要支撑……“同时,我们强化联防联控,狠抓应急调度,率先在全省组织召开厦漳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迄今已召开五次联席会议,在省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该负责人补充道。
开新局
四大关键抓手确保开门红
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提升工作开展,事关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事关“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良好开局,事关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城市。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大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推进为导向,以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为重点,保持定力,坚守阵地,巩固成果,再创佳绩,确保“十四五”空气质量实现开门红。
关键词1 创新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抓好顶层设计,牵住源头治理“牛鼻子”。“在谋划空气质量提升工作的同时,我们抓紧制定我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突出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关键作用,统筹谋划一批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统筹谋划之余,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也是一大重要着眼点。这其中,推动把发展非化石能源、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作为治本之策;推动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推广机动车纯电动化,提升“公转铁”和多式联运等,将作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落实,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关键词2 探索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提升
“2021年的空气质量提升行动,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对空气质量改善要求更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因为如此,深入探索,意味着攻坚方向要延伸深度、拓展广度;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探索新思路、谋划新举措。
紧盯目标,聚力攻坚。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已印发2021年空气质量提升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综合指数全力“保十争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省考核要求;各项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
直面问题、强化防控。市生态环境局将携手相关部门,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加快调整,加快形成源头防控体系;同时借督察整改之势全面推动油品质量提升,借碳排放达峰要求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高排放机动车限行、提升船舶岸电使用率。
围绕需求、精准治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是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的集中体现,围绕这一需求,市生态环境局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要做到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五个精准’。科学治污,要切实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依法治污,则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关键词3 突破
——拓展重点领域减排成效
攻坚减排,重点源管控是重中之重。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围绕二氧化氮、VOCs、颗粒物等重点污染源治理,深入打好柴油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严格执行机动车新车审核,深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强化机动车路面执法;巩固工业锅炉窑炉整治成果,严格达标排放;狠抓VOCs减排,推动涂料及其他含挥发性有机物消费品标准执行,加强对涉VOCs企业测管联动执法检查,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继续发挥工地扬尘管控的好机制、好做法,加强考评督查,争取工地扬尘管控实现更大突破。
科技支撑,为重点行业管控助力。“我们将加快臭氧防治课题研究和污染源清单成果转化,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新一年的臭氧污染防控提供科技支撑。”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VOCs绩效评估成果应用、巩固整治成效的同时,他们还会结合绿色港口减排成效研究和厦门港生态绿色港口建设,推动提升岸电使用率和港作机械纯电动化。
智慧调度,提升重点区域管控成效,充分发挥智慧环保空气质量应急指挥调度模块、大气超级站、走航车的作用,提高空气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和溯源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地毯式和应急时重点区域的小尺度走航,精准发现近距离污染源。重点区域周边污染源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关键词4 聚力
——增强市民蓝天幸福感
“要把‘提气降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围绕高颜值城市建设和2021年工作计划,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部署会上的铿锵动员,再次吹响了守护“厦门蓝”的攻坚号角。
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梳理了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以实施“三合一”考核为抓手,压实各部门行业主管责任及各区属地管理责任,把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推动监管常态化、全覆盖、立体化。
“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空气质量的需求,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加强密切协作。”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的带领下,下一步,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和碳排放工作主责主业,该局将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讲政治、守纪律,服从指挥、听从调度的“蓝天护卫队”,形成一个团结有力、指挥灵活、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坚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加强管理协调、监测预报、执法督查三支队伍协同作战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协力攻坚的良好态势。